本文来自千家网(www.qianjia.com),作者 | Yasser Helmy,e&enterprise 物联网副总裁。
当我最初开始在新兴市场开展大规模技术部署工作时,我清楚地认识到,即使是最先进的解决方案,其有效性也取决于其背后的基础设施和运营。无论是在亚太地区建设智慧城市,还是部署商业物联网,我都亲眼见证了物流和供应链如何成就或毁掉转型。
快进到今天,尽管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样的原则依然适用:物流和供应链仍然是实现有效交付和产生影响的支柱。然而,传统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期望、管理不可预测的中断以及适应敏捷性需求。
2024年,麦肯锡进行了第五次年度全球供应链领导者调查,结果显示90%的供应链高管在当年遇到了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响应中断的平均时间为两周,超过了通常每周的销售和运营计划周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变革力量正在重塑供应链格局,这两项技术为整个供应链带来了实时可视性、预测智能和自动化。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和连接将卡车、集装箱、货架和机械等实体资产连接到数字世界。结果如何?实时跟踪货运、实时库存监控和预测性维护,从而避免代价高昂的停机。同时,人工智能分析这些实时数据,使用算法来识别模式、预测需求、优化路线并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了更快、更智能、更高效的行动工具。
增强的可视性和效率
物联网的一大优势是实时跟踪和监控。货物、车辆和设备上的传感器持续更新位置和状况,为供应链经理提供宝贵的洞察。这种持续的数据流有助于识别延误、及时解决问题并提高透明度。埃森哲的研究显示,拥有最成熟供应链的公司平均利润高出23%。该分析考察了那些已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等技术实现运营现代化的企业。
DHL就是一个杰出的例子,它通过其SmartSensor平台集成了物联网。这些传感器安装在货物上,实时监控位置、温度、湿度和潜在篡改等因素。这对于药品或高价值电子产品等敏感商品尤为重要。收集到的数据会被输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该系统会评估风险、预测延误,并在发生中断时推荐替代路线。通过这项技术,DHL显著提高了准时交货率,减少了货物损坏或丢失,从而提升了客户的整体信任度和满意度。
更智能的库存管理
物联网技术还能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借助智能货架和RFID标签,企业可以实时监控库存水平,防止库存积压和缺货。自动化系统会触发补货警报,减少人为错误并提高补货效率。利用高级数据分析的企业报告称,交货时间缩短了36%,缺货率降低了23%(IBM供应链智能研究,2023年)。
沃尔玛是零售商运用先进技术的典范。通过使用RFID(射频识别)标记产品和托盘,沃尔玛实现了实时库存可视性,减少了缺货并提高了货架准确性。这项技术支持其全渠道零售战略。
预测性维护助力主动运营
物联网带来的另一个颠覆性技术是预测性维护。嵌入在机械和车辆中的传感器可以跟踪性能,在异常情况导致代价高昂的故障之前检测到它们。这种主动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确保物流运营的顺畅。事实证明,将物联网解决方案集成到供应链中可以显著减少损耗和浪费。例如,据Vorecol称,一家领先的食品配送服务公司报告称,通过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实时数据,损耗减少了20%。
德国国家铁路公司德国联邦铁路(Deutsche Bahn)已实施预测性维护,为其列车配备物联网传感器,用于监测温度、振动、压力和噪音水平等关键参数。这些传感器可生成制动器、发动机和车轮等部件的实时数据,从而能够在潜在问题导致故障之前识别它们。
人工智能与集体韧性
世界经济论坛近期的洞见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诸如世界经济论坛、埃森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发起的“全球供应韧性倡议”(GSRI)等倡议表明,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实时数据共享如何帮助企业预测中断并快速适应。
预计未来十年气候相关事件将增多,分析海量数据集并预测脆弱性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所强调的,加强合作和技术创新,尤其是以开放、非竞争性数据交换的形式,对于构建面向未来、抗冲击的供应链至关重要。
这些发展强化了嵌入人工智能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长期的供应链安全和可持续性。
人工智能驱动的需求预测和路线优化
人工智能的需求预测能力正在彻底改变供应链。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季节性因素,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精准规划生产和调整库存。麦肯锡最近的研究表明,将人工智能融入供应链运营可以显著提高效率,从而大幅降低库存水平、物流成本和采购费用。
联合利华开发了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客户连接模型,每天执行超过130亿次计算。该系统可帮助预测需求、规划生产计划并管理190多个国家的库存。通过利用人工智能,联合利华显著提高了预测准确性,从而减少了错失的销售机会,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并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该人工智能模型还能适应消费者行为的突然变化,例如由全球事件或供应中断引起的变化。
在物流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路线优化工具可以分析交通状况、天气和配送优先级,以创建最高效的配送路线。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延误,并确保准时送达。根据IDC(2023年)的数据,在供应链中采用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报告称,运营成本降低了25%。
例如,UPS开发了ORION系统(道路综合优化与导航),该系统使用先进的算法来规划配送路线。ORION会评估数百万条路线方案,并为每位驾驶员选择最高效的路径。自部署以来,该系统已帮助UPS每年节省1000万加仑燃油,并降低高达4亿美元的运营成本,同时缩短了配送时间并提高了可持续性。
自动化:供应链的未来
人工智能也在推动供应链的自动化。仓库机器人系统、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处理从包裹分拣到最后一英里配送的所有环节。这些创新正在全面提升速度、准确性和成本效益。
亚马逊是仓库自动化领域的先驱。它已显著扩展其仓库自动化业务,截至2025年初,已在其各个配送中心部署了超过75万台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负责处理货物的拣选、分拣和运输等任务,并与人类员工协同工作,以简化运营流程。人工智能负责协调机器人的运动,确保优化工作流程并避免拥堵。这加快了订单处理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并能够在节假日等高需求时期进行扩展,同时又不影响准确性和速度。
展望未来:供应链与物流的未来
在边缘计算、5G连接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推动下,未来的供应链管理将见证物联网(IoT)与人工智能(AI)的深度融合。这些创新有望实现更快的数据处理、更智能的决策和更进一步的自动化。
然而,企业必须应对数据隐私、新技术与传统系统的集成以及技术人才短缺等挑战。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应对这些挑战的解决方案将应运而生,从而实现更顺畅的实施和应用。
核心观点:拥抱未来
在供应链中采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企业将获得显著的长期优势。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到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增强应对中断的韧性,潜力巨大。通过采用这些技术,企业可以在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在电子与企业领域,我们见证了这种转变在整个地区展开。去年,我们持续扩大物联网应用,部署了超过95.1万台智能电表、42万辆物联网互联汽车、4,000名公共卫生用户、1.3万台联网摄像头和80万个智能火灾报警设备,所有这些都使更智能、更互联的生态系统成为可能。这些并非概念验证,而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已经帮助客户更快地应对突发事件,并将运营数据转化为战略远见。
对于领导者而言,前进的道路始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智能技术能够在哪里释放价值?哪些遗留的假设需要重新思考?以及如何构建一个不仅能应对变化,还能预测变化的供应链?